近些年来,黑龙江省渔业健康稳步发展,不仅为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保障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作出了突出贡献。黑龙江省水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水产品的需求已从过去的冷冻品转向鲜活、优质,甚至更高的追求。双休日及小长假制度的实行,使人们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全省各地很多渔业生产经营者以及其他行业投资者,承包开发水面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地发展休闲渔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渔业的多功能性日益彰显。
一、积极搞好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
2012年9月,农业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通知》(农办渔(2012)108号),明确提出:因地制宜,扶持引导,创新发展,规范管理,不断丰富和拓展渔业的休闲娱乐功能和文化内涵,发展和提升休闲渔业,促进现代渔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省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把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作为促进休闲渔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落实责任,完善措施,扎实推进。
(一)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不断发展
2012年—2014年,黑龙江省从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环境绿化美观、休闲渔业主题项目内容健康丰富、市场吸引力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较好等方面,评选出符合条件、代表性强的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向农业部申报。全省先后有三批次10个场户通过了农业部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认定工作。木兰县蓝艺地毯集团于2009年开始承包山地1500亩(包括山间塘坝150亩),建设黑龙江省木兰县渔源多种经营养殖基地(米兰县山里度假村),发展休闲渔业。2013年被批准授予“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称号后,又陆续投资,开发建设住宿、餐饮、亭廊、风车台、鹿苑等设施,目前年接待能力达到近10万人次,纯收入可达60万元。游客不仅可以登山、垂钓、观鸟,还能举办篝火晚会,品尝农家菜。同时,还可以到蓝艺地毯集团产品展厅观摩、购买地毯制品。山里度假村既是蓝艺地毯集团的名片,又是宣传、销售企业产品的窗口,二者相辅相成,相益得彰。四年来,除甘南县绿色水产养殖场外,巴彦县呈祥水产品良种繁育基地等九个示范基地均有很大发展,截止2016年7月底,九家示范基地固定资产总值达到11.9亿元;产值实现4705.5万元,纯盈利783万元,分别增长12.6%、15.2%。
(二)示范基地创建带动了休闲渔业多元化投资
黑龙江省休闲渔业绝大多数是渔业生产者利用现有的设施和空间,使用自身的积累,修建和改扩建餐饮、住宿等设施,滚动式发展,逐步走上了集垂钓、餐饮、住宿、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经营之路。“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发布后,为黑龙江省休闲渔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哈尔滨市渔业集团投资3000万元,在万宝镇原国营北郊渔场场址上,建设占地750亩丁香岛度假村。开发垂钓水面250亩,餐饮、住宿面积900平方米,露天高尔夫练习场2万平方米,池堤草坪化、场区花园化。2012年被认定为部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后,积极配套建设省内最大、品种最多的地产鱼类标本博物馆。目前,已集垂钓、休闲、餐饮、科普为一体。年盈利水平由2011年试营业的120多万元提高到2016年7月底的183万元。截至2016年7月,九个示范基地产值已占全省休闲渔业总产值的10.5%。与此同时,示范基地引领、带动其它行业投资者发展休闲渔业的热潮方兴未艾。红星水库位于阿城区红星镇境内,距市中心约10公里,可利用养鱼水面为3000亩。香阿干道以及横头山旅游环线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哈市与水库景区的距离。库区内景色怡人,环境幽雅,库内鱼类品种繁多,发展旅游、垂钓、餐饮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水库管理部门利用其地理、资源优势,积极调整思路,大力招商引资。东方集团结合企业核心文化,拓展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休闲渔业。计划分三期投资12亿元,整体打造红星水库的旅游环境,将红星水库建成距哈市最近的四星级综合自然景区。目前,二期工程投资8亿元,完成了拆迁、规划工作,大部分景点与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基本建成。
二、全省休闲渔业发展情况
黑龙江省休闲渔业是在渔业生产快速发展的基础上,随着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多样性应运而生的,大多数休闲渔业场(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起步,由最初的单一垂钓逐步向集垂钓、餐饮、住宿、娱乐、观光等为一体的多元化方向发展。经过多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开发建设,我省休闲渔业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拉伸了渔业生产经营链条。
(一)休闲渔业快速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凸显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6年7月底,全省十三个市地已建各类休闲渔业场(馆)3858处,垂钓面积102.6万亩,占全省总养鱼水面的17.6%;平均每处休闲渔业场(馆)面积达266亩,冬钓面积8423.8亩。餐饮面积30.2万平方米,住宿面积22万平方米。所有休闲渔业场(馆)日接待能力达15.9万人次,垂钓鱼类3.3万吨,休闲渔业年收入近4.5亿万元。休闲渔业的发展实现了渔业一三产业融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提高了产地知名度。休闲渔业已成为黑龙江省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是黑龙江省旅游业延伸的重要组成部分。佳木斯郊区山水渔业有限公司,共有150亩养鱼水面,亩产达到600—750公斤,养殖品种有“四大家鱼”、青鱼、团头鲂、彭泽鲫、锦鲤、乌克兰福安鲤等20余种,2009年获得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并取得无公害认证,养殖的鱼类远近闻名。一方面,通过微信群开展休闲游钓,以钓“金坑”和“添坑”的方式吸引垂钓爱好者,鲤每斤12元,鲫每斤15元,比批发市场价格高一倍;另一方面,2016年1月首次开展以“冬捕纳福”为主题的冬捕节,吸引冬捕爱好者近千人,冬捕产量达3万余斤,单尾4—5斤的鲤每斤10元、7斤左右的每斤15元、8斤以上的每斤20元。2016年春又投资200万元,兴建1300平方米的冬钓馆,冬季用于冬钓,夏季作为餐饮场所。多年来,山水渔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商品鱼全部用于休闲渔业,一三产业比为3:7,实现了转型升级。
(二)休闲渔业推动了区域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休闲渔业的蓬勃兴起,实现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使相关资源得了合理配置并发挥了效用。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有各类游钓场点48家,游钓季节在当地雇工多达1500多人,同时餐饮业原料大部分来自于周围农户生产的农副产品,仅此一项农民增收可达200万元。因毗邻扎龙自然保护区,大庆市林甸县三合乡沿302国道建有大型游钓度假村六处,这些度假村设施齐全,功能完善,项目多样,其中的郭氏渔庄、色氏活鱼村被省旅游局确定为旅游定点单位。目前这六家度假村年每年从当地村屯雇工100多名,年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纯利可达1500万元。休闲渔业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休闲渔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黑龙江省休闲渔业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的,作为新兴产业,在取得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基建产权问题。休闲渔业是对传统渔业概念的延伸和拓展,其发展必然要依托水域来建设。黑龙江省各休闲渔业场(馆)所修建的餐饮、住宿等存在着用地未审批、建筑无规划问题,这些问题不协调解决好,将为企业后续的发展带来隐患。
二是季节性不均衡。黑龙江省冬钓面积8423.8亩,仅占垂钓面积的0.8%,而且露天冰下垂钓开展得更少,冬钓品种开发的少,与红火的冰雪旅游存在着反差。现有的相关设施闲置较长时间,使用率低,没能完全发挥应有的效用。
三是地点比较偏远。全省很多休闲渔业场点相对偏远,交通不便,与1小时经济圈的标准相距较远,游客大部分时间花在行程上,加之客源不旺,制约经营者投资开发相关项目。
四是占比质量较低。截至2016年7月,全省休闲渔业产值在全省渔业总产值中不足5%,在渔业第三产业产值中占43.4%。休闲渔业中缺乏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冰雪文化的底蕴,有待于经营者挖掘利用,提升休闲渔业档次质量。
五是环保有待加强。一些休闲渔业场点游客较多,环保设施不配套,个别休闲渔业场点及游客环保意识较差,生产、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影响了休闲渔业的形象。
四、推动休闲渔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休闲渔业基本建设的规划引导
各级渔业行政管理部门要结合养鱼水面确认发放使用证的工作,对各类休闲渔业进行登记造册,进行分类指导。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对休闲渔业的布局和定位统一规划,有组织地实施。休闲渔业建设所需土地,要履行相应审批手续,要将休闲渔业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去,做到与农村公益设施(如道路等)建设结合起来,与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结合起来,与农村生态保护建设结合起来,与本地旅游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充分发挥道路等公共设施的效能,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水面等资源。引导休闲渔业经营者依法投资建设餐饮、住宿等固定资产,使之有合法的手续,以便进行抵押融资,再投入于餐饮、住宿设施的完善配套,扩大经营规模。实现休闲渔业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由单一经营向多元经营转变。
(二)加强对休闲渔业的政策扶持
一方面适当延长土地和水面的承包使用期。现在多数休闲渔业企业的土地或水面是从渔民流转来的,由于使用期的限制,影响了对休闲渔业投资的积极性。休闲渔业的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没有较长的经营年限,必将影响到休闲渔业的长远发展。应利用土地流转政策,制定相应措施,安排一定数量的建设用地指标,适当延长土地及水面承包使用期,以鼓励休闲渔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各级渔业主管部门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出台发展休闲渔业的优惠政策,引导休闲渔业走持续健康发展之路。建议各级财政建立休闲渔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发展休闲渔业;将符合条件的休闲渔业列入重点骨干企业给予适当支持;在一定年限内将休闲渔业企业用电纳入农用电价格管理,为休闲渔业的规范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条件。
(三)加强对休闲渔业的服务力度
休闲渔业涉及到渔业、土地、水利、工商、卫生和旅游等部门,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同时要积极引导各级渔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将工作延伸到休闲渔业。从品种引进、物资供应、技术指导、融资等各个方面开展服务工作。各级渔业社会化服务机构,要积极组织休闲渔业生产经营者大力开展无公害水产品的养殖,统一养殖技术标准,统一规范鱼病防治药物的使用。各级鱼类病害防治机构要认真开展检疫监测工作,特别是对省外调入放钓的鱼类,要实行准入制度,避免休闲渔业生产经营者造成经济损失;加强管理,避免垂钓游客造成身体损害;提高环保意识,做好环保配套设施建设。要加强对休闲渔业行业协会组织建设,国家应研究制定休闲渔业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督,做到依法经营,健康发展。要在旅游管理部门的指导下,从各级渔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从业人员中培养兼业从事游钓导游业者,既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收入,又有利于休闲渔业的发展。
(四)加强对休闲渔业的品位建设
我省少数民族多达47个,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异域文化各具鲜明特色,而且经过长期不断地融合和积淀,形成了特有的地方文化,文化底蕴相当厚重。如何使休闲渔业与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已是摆在各级管理部门和经营者面前的课题。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与各级地方政府密切协调,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休闲渔业的开发建设统一规划设计,加强引导,突出人文特色、地域特色、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潜力,使之与休闲渔业有机结合,提升休闲渔业的质量档次。各地要通过休闲渔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就业容量。同时,要加强与旅游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对条件具备,项目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并能开展冬钓的观光休闲渔业场点进行认定工作,力争能够确定为省级、市级或县级旅游定点接待单位,实行挂牌服务,从而建设以特有的地域为依托,以名优鱼类为媒介的特色休闲渔业,并通过广播、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大力宣传、推介。
(五)加强对休闲渔业的开拓创新
我省特有的地域性决定了休闲渔业的季节性分明的特点,现有的休闲渔业室内垂钓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与真正的冬钓有很大的区别。从北欧、北美等国家的冬钓发展情况看,他们的冬钓完全是游钓者置身于自然环境之中,卧雪穿冰进行垂钓,既可观光分外娇饶的银装素裹之美景,又可以享受“钓鱼翁”之乐趣。多年以来,我省渔业主管部门和科研部门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技术合作,从加拿大先后引进了大眼狮鲈、湖白鲑等冷水鱼品种,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太平湖、木兰县香磨山水库进行移殖投放,初见成效。同时,很多县市利用山涧溪流、涌泉水开展鲑鳟养殖,并逐步形成一定的规模。另外,我省地产的哲罗鲑、细鳞鱼等名贵鱼类人工繁育获得成功,为大面积的人工养殖创造了条件。这些品种鱼类都适合于开展冬钓。因此,具有观光休闲渔业功能的地方要合理规划,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引进并移殖大眼狮鲈、湖白鲑,开展鲑鳟特别是哲罗鲑、细鳞鱼的养殖,结合冬季冰雪旅游的开发,大力开展冬钓,在游客冰雪观光之余,还可以垂钓休闲,使身心真正得到愉悦和放松。黑龙江省渔业冬捕生产历史悠久,冬捕渔具渔法在国内首屈一指,冬捕文化内容丰富,各级渔业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渔业生产企业,大力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冬捕文化活动,宣传渔业,拓宽地产鱼均衡上市途径。
执笔:康萌 宁博 张澜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