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面积7924平方公里,人口44万。境内有一江(牡丹江)、三湖(镜泊湖、小北湖、钻心湖)、55条河流,总流长1472公里。近年来,我市依托冷水资源优势,推动冷水鱼特色养殖,助力休闲渔业发展,促进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一、开发冷水资源,提升冷水鱼养殖水平
我市有养殖水域6万多亩,冷水资源丰富,水质清新。现有的钻心湖、小北湖、哲罗河、紫菱湖等10余处冷水资源,总面积达3500亩。我市冷水鱼养殖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1959年,朝鲜金日成主席赠送给周恩来总理的6000尾虹鳟鱼和5万粒虹鳟鱼发眼卵,直接运送到我市渤海镇的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养殖基地孵化试养,取得成功。1986年,我市在钻心湖建成虹鳟鱼养殖场,自此虹鳟鱼便在我市“生根开花”。
近年来,我市从试验示范到不断扩大冷水鱼饲养规模,实现“量”的突破到“质”的提升。一是摸清了“家底”。我们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市冷水资源以及适宜发展冷水鱼养殖的水域进行科学系统调查,摸清了钻心湖、小北湖、哲罗河、紫菱湖等10余处冷水资源情况。二是强化服务、科学布局养殖生产。每年都举办4期以上冷水鱼养殖培训班,引导养殖场户进行养殖结构调整,并通过办班和走出去等形式吸引了20多家养殖户加入到冷水鱼养殖行列,冷水鱼养殖总面积扩大到1500亩。三是注重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养殖品种从以往的虹鳟、金鳟扩展到三文鱼、哲罗鱼、细鳞、高白鲑、鲟、娃娃鱼、虹鳟全雌及三倍体,丰富冷水鱼的养殖品种,满足市场需求。四是积极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钻心湖虹鳟渔场和镜泊湖冷水鱼养殖发展有限公司通过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促进并带动冷水鱼养殖生产更加科学、管理更加规范。同时,严把投入品质量关,在保证饵料成份、营养平衡上下功夫,大大提高了冷水鱼品质,增加了养殖场户的经济效益。
二、突出冷水鱼特色,发展休闲观光渔业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渤海冷水性鱼类试验站座落在我市风景秀丽的镜泊湖畔,位于渤海镇西安村附近。该站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是我国冷水性鱼类养殖的发源地。养殖用水为地下涌泉水,水温常年在2℃~18℃,周围无污染,现有流水池塘12亩,其技术力量雄厚、试验设备齐全、试验手段先进。钻心湖虹鳟鱼养殖场占地面积7020亩,养殖面积255亩,其中流水鱼池1.6万平方米。养殖品种有虹鳟、金鳟、哲罗鱼、细鳞等,全年生产商品鱼10万公斤,产值达500万元,是牡丹江地区冷水鱼养殖产量最大的渔场。这两处渔场是镜泊湖畔的黄金水域,临近火山口地下森林公园、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和海林雪乡,同时位于镜泊湖—亚布力—哈尔滨跨市旅游线、镜泊湖—长白山跨省旅游线、镜泊湖—海参崴跨国旅游线三条旅游线的中心地带。我市借助冷水鱼养殖场独特的区位优势,从满足人们向往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入手,积极构建养殖、垂钓、餐饮、娱乐、观光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对外开放经营,吸引游客前来游玩观赏,成为我市旅游休闲的新亮点。
三、借助品牌优势,做大做强休闲渔业
我市积极延伸冷水渔业产业链条,把做大做强休闲渔业作为渔民增收的主要手段加以推进。我们在积极推动钻心湖虹鳟渔场养殖的虹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获得批准的同时,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用品牌和优质服务吸引游客。积极开展生态养殖,养出品质好的鱼,以品好吃的鱼赢得美誉;以休闲垂钓为手段,欣赏好玩的鱼,带动整个产业良性循环,推动了渔业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钻心湖虹鳟渔场为提升接待能力,扩建客房3栋500平方米、餐厅2栋300平方米,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央视二套“生财有道”和七套“乡土有约”栏目分别对钻心湖虹鳟渔场进行了报道,提高了在全国的知名度。今年新规划建设音乐喷泉、水疗园并增加路亚钓等项目,进一步丰富渔业休闲文化内容。
今后我市将继续抓住渔业调结构促转型的发展良机,积极推进渔业供给侧改革,以山水为依托,打地域优势牌,依托冷水鱼特色养殖,把休闲渔业做大做强,为全省现代渔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