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渔业概况   渔业动态   行政通知   产业发展  科技推广  质量监管  资源环保  渔政执法  渔船检验  政策法规  供需信息
 
 
[行政通知] · 关于全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发布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 · 关于开展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发布工作集中督导的通知 · 关于转发《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 · 关于集中督导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发布工作的预通知 · 省农委发布《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涉农项目管理实施办法》     
 
  首页 > 渔业动态
孙悟空会“72变”,这里的鱼也会“72变”!
发布时间:2018-07-12    黑龙江日报
    新华社哈尔滨7月11日电(记者李凤双王建管建涛)鱼皮做衣、鱼骨做挂件、鱼鳞加工成孔雀画、鱼肉招待游客、鱼松成热销食品……在赫哲人王海珠手里,鱼的全身都是宝,一条鱼可以实现“72变”。

  赫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全国只有5000余人,主要聚居于黑龙江、乌苏里江沿岸,属于渔猎民族。当年赫哲人只要拿一根1米多长的棍子,就能在江边抓到鱼,冬天吃冻鱼片、夏天吃晒鱼干,自给自足。

  历史上,赫哲人以鱼为主要生产生活来源,形成了独特的鱼皮衣、鱼皮画等民族传统文化。如今赫哲人打造文化全产业链,既增收又传承了文化。

  在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新强村,为弘扬独具特色的赫哲民俗,该村开办了赫哲手工艺品培训班,培训手工艺品能手50多人,研发制作精品鱼皮画、鱼骨挂件等手工艺制品。

  “80后”王海珠就是当地一名制作手工艺品的“巧姐”。她学赫哲族语言,学鱼皮制作技艺,学民族特色食品制作,并开办了手工作坊,制作和销售鱼皮画、鱼皮衣等工艺品。

  近两年,王海珠又创办了海珠手工艺品合作社,把鱼全身的价值都挖掘出来,做长鱼的产业链,带动更多赫哲人增收致富。

  走进海珠手工艺品合作社,墙上挂满了各类用鱼皮制成的手工艺品,包括赫哲族特有的鱼皮衣、鱼皮靴、鱼皮画等。王海珠和她的徒弟正在剪鱼皮,做鱼皮画,桌子上摆放着大小不等的鱼皮、鱼骨、鱼刺等。平时,王海珠还请了几位赫哲族手工艺品老师,免费教学员,开网店卖成品。

  在人们的印象中,鱼骨、鱼刺、鱼鳞没有什么用处,但在赫哲人眼里,它们可以作为项饰、胸饰、腰饰等。经王海珠装饰,鱼骨、鱼刺成了一件件精美作品不可或缺的点缀,有的还单独做成了鱼骨手串。

  “你看这就是用鱼骨组成的挂件,价格不贵,一串20元,很受游客欢迎。”王海珠拿着一串挂件说,鱼骨还可用于鱼皮衣上的挂扣,鱼皮衣显得更加好看。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鱼鳞在王海珠手里经过雕琢,加工成一幅幅鱼鳞孔雀画。

  赫哲人的美食离不开鱼,不尝鱼松就不算到过赫哲人家。王海珠是个制作鱼松的高手,在她家一盆刚做好的鱼松还冒着热气。据王海珠介绍,鱼松是增收的重要来源,每7斤鱼肉能炒出1斤鱼松,炒一锅鱼松,至少需要6个小时,去年每斤鱼松售价100元,今年达到150元。

  鱼松最受游客欢迎,吃起来美味可口。冷却后包装好,王海珠通过网络将鱼松卖到了南方。去年王海珠卖了1000多斤鱼松,收入10多万元,今年预计收入会更多。

  赫哲族对鱼有特殊的感情,生态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每年的6月11日至7月15日,黑龙江干流水域进入禁渔期。前不久,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处的几个渔民捕获了一条重达1028斤的鳇鱼。这条鳇鱼并未成为“盘中餐”,而是被水产部门“特护”起来,继续人工繁育,既保障了渔民收益,又保护了这条“水中活化石”。

  同江市委常委、八岔赫哲族乡党委书记高学智说,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渔猎文化,对这些文化的挖掘,将带动更多赫哲人增收致富。近年来,八岔赫哲族乡开办了赫哲部落鱼锅宴等特色餐厅,设计了“赫乡民俗游”“滩地渔猎体验游”线路。两年来,全乡累计接待游客4.2万人(次),实现旅游纯收入220万元。

关闭窗口
 

主办: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渔业局  承办:黑龙江省农业信息中心  黑ICP备05005700号 信息维护
地 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通江街178号 邮 编:150018 传 真:0451-84610948  电子信箱:hljyyxxw@163.com